第(1/3)页 回过神来,朱慈烺笑道: “李大人一路辛苦了,先吃点东西暖暖身子吧。” 说着,他示意小太监将吃食送到李邦华面前。 对于这些在历史上最终为大明殉国的忠臣良将,朱慈烺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愧疚感,所以对待他们,朱慈烺也是相当的客气。 而李邦华还就真的不客气了,拱手道谢后便吃了起来。 没办法,他是真饿了! 接到圣旨的当天,他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启程了,一路上吃也没吃好、睡也没睡好的,他这副老骨头都快散架了。 朱慈烺见状,心中暗自好笑,却也没有在意。 毕竟像李邦华这样直率坦诚之人,在官场中实属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李邦华并非东林党人,只是因为在某些政策上与东林党人相近而常被误解。 他行事向来光明磊落,从不屑于阴谋诡计,因此十分被东林党看中。 用餐完毕后,李邦华又连喝了两盏茶,身体这才舒服了些。 紧接着,他看向朱慈烺道: “敢问太子殿下,陛下这次召老臣回京是有何事?” 李邦华刚到京城,对最近京城发生的大事一无所知,包括大明日报的发行以及朱慈烺的一系列举措。 朱慈烺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地看向李邦华: “父皇有意整顿京营,需要一个得力的人选来担当此事,而你,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邦华闻言,神色并未有太大变化。 毕竟,在崇祯皇帝刚继位时,他就曾担任过兵部尚书,并试图整顿京营。 但最终因遭到百官围攻而失败,被贬至南京。 因此当听到朱慈烺再次提起整顿京营时,他心中并无太多惊讶和期待。 然而,他还是恭敬地回答道: “太子殿下,恕臣直言,臣恐怕难以胜此重任!” “十年前臣就曾尝试过整顿京营,但并未得到任何人的支持,甚至到最后连陛下都不支持臣了,所以,请恕臣无能为力。” 李邦华这话,多少有点怨气。 但朱慈烺并未生气,只是淡淡地问道: “那你觉得想要做成这件事的阻力是什么?” 李邦华沉默片刻,终于开口道: “勋贵与文官集团!” “几百年来,这些势力已经根深蒂固地渗透进了京营之中,无论臣想要对京营进行何种改革,都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因此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阻挠臣、甚至诬陷臣。” “所以想要整顿京营,就必须先解决勋贵和文官集团,让他们不敢再插手京营之事,但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朱慈烺对李邦华的率真性格早有耳闻,但说实话,他还是没有料到李邦华会如此直白,直接就把所有的事情挑明了。 但这样的性格,恰恰是整顿京营所需要的! 整到这里,朱慈烺微笑着看向李邦华道: “李大人,你刚到京城,可能对最近的情况还不太了解,你说的这些问题,其实真不算什么问题!” “马宝。” 伴随着朱慈烺的声音响起,马宝赶忙麻溜的将早已准备好的大明日报递给了李邦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