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而且说实话,崇祯其实对这些蒙古部落也是很不爽的。 想当年建奴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这些蒙古部落就对大明爱搭不理,时不时地还骚扰一番大明的边境。 搞得大明边境地区十分动荡不安,百姓们苦不堪言。 后来他们被建奴打败,也算是变相地灭了国。 可之后大明打败了建奴,他们也算是间接复了国。 但是在这之后,他们居然没有对大明俯首称臣,甚至连一个使者都没派到大明来,这简直是对大明的公然挑衅。 合着老子帮你复了国,你连个感谢都没有是吧? 说实话,崇祯挺生气的。 只是生气归生气,因为担心害怕影响朝廷接下来的计划,所以这种事情崇祯也没告诉任何人,只是一直将这口气憋在心里。 直到现在,他总算是可以发泄这口气了。 下一秒,只见崇祯突然冷笑一声,然后大声道: “好!就该这么对付这些不懂感恩的家伙,就要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厉害!” 朱慈烺倒是没想到崇祯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他微微一怔,随即说道: “这么说来,父皇这是同意了?” 崇祯点了点头,但接着突然就有些犹豫起来,然后说道: “如果只是这件事情的话,朕当然是同意的,只是这件事情你就没有必要去了吧?” “或者派英国公去,或者派唐王去也可以,他们都是朝廷的重臣,应该能够胜任这件事情。” 朱慈烺摇头说道: “不行,因为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草原上就会下雪了,一旦下雪,行军打仗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这件事情必须速战速决。” “要是派英国公或者派唐王去的话,那些边军未必会听他们的话。” “毕竟他们之前刚刚打了胜仗,志得意满,说是骄兵悍将也不为过。” “所以必须有一个镇得住的人去,而这个人不是父皇就是儿臣了。” “可父皇是皇帝,需要镇守京师,稳定朝局,所以儿臣去是最为合适的。” 崇祯听到这话,一瞬间也就不好再说些什么了。 他心里明白,朱慈烺说得确实有道理。 想到这里,崇祯只能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说道: “既如此,那朕也就不再劝你了,不过你记得到了宣府之后,无论如何都不能出城,只需要待在城内即可。” 哪怕已经知道了朱慈烺是真武大帝转世,但崇祯也知道朱慈烺的这副身体始终还是人类的身体,要是不小心受伤的话,那也是会流血、甚至死亡的! 不论是出于父子关系、还是对大明未来的期望,崇祯都不希望朱慈烺受到任何的伤害。 面对崇祯的担忧,朱慈烺则是微微一笑。 “父皇放心,儿臣知道该怎么做,儿臣一定会小心谨慎,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的。” 崇祯点了点头,接着突然就想到了什么,然后开口问道: “你之前也说过烧荒和捣巢是不算军功的,既然如此,你怎么保障那些将士们愿意尽力去做这件事情?毕竟没有军功的诱惑,他们可能会缺乏积极性。” 朱慈烺胸有成竹地说道: “一般的烧荒和捣巢确实是不会算做军功的,但是这次除了烧荒和捣巢之外,我们还会得到领土。” “只要能够成功打击那些蒙古部落,抢夺他们的土地,就可以和阿布奈交换宣府之外的牧场,扩大大明的疆域。” “如此一来,这自然也算是开疆拓土了,而开疆拓土自然是有军功的。” “除此之外,大明如今可不缺银子,就算给不了军功,银子也会给够。” “只要给他们足够的银子,他们自然会尽力去做这件事情的。” 崇祯听到这话,觉得确实也是这个道理,随后点头道: “嗯,你说得有道理,就这么办吧!” 顿了顿,朱慈烺突然又开口道: “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儿臣不在的这些时间里,父皇最好不要去上朝,若是想去上朝的话其实也没关系,只是一定不要参与政事,凡事皆有内阁处置,不会出差错的!” “这也是为了大明,请父皇切记!” 崇祯听到这话,鼻子差点都气歪了。 不是 这话怎么听的怪怪的? 好像他一参与朝政,大明就要亡国似的? 他有那么差吗? 可仔细一想,貌似在朱慈烺‘造反’之前,这大明好像真的差点亡国了 一时间,崇祯就跟吃了一只苍蝇般恶心,随后板着一张臭脸说道: “你放宽心,等你走了之后,朕要么去城外的道观修仙、要么待在后宫不出去,这朝,朕不上还不行吗?” 朱慈烺摸了摸下巴。 “这样自然最好不过!” 崇祯再次无语。 只是无语归无语,接下来的事情还是要尽快处理。 随后崇祯便不再耽搁,直接下旨召内阁和几位大臣前来晋见。 不一会儿,内阁大臣和几位重臣便匆匆赶到了皇宫。 崇祯也没犹豫,直接将此事详细地说明了一遍,包括要对蒙古进行烧荒和捣巢的计划,以及朱慈烺要亲自前往宣府指挥等事宜。 几位大臣听到这话,十分惊讶,谁也没想到如今马上就要过冬了,朝廷居然要进行如此大的军事行动。 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不过既然是皇帝决定的事情,再加上这件事情对于大明确实是十分有利的,他们仔细权衡了一番利弊之后,也不好说些什么,然后也就都同意了。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么被定了下来。 因为这次要调用的兵马基本上都在京城附近驻扎,所以当天下午,各处的兵马都得到了调令。 调令如同一道道闪电,迅速传遍了各个军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