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我们只能想想其他的办法了,其中第一个办法,就是自今日开始,全军缩衣减食。” “至于第二个办法,那就是率领大军去往别的地方,要么去山西,要么去湖北。” 张献忠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尴尬,似乎又想起了之前自己被山西总兵暴揍的事情。 而就在这时,李自成突然智商在线了,只见他沉声说道: “就算我们长途跋涉去了山西或者湖北,那么你们说朝廷的军队会不会也开始向山西周边汇聚?” “只要我们一动,他们必然会跟着动,到时候我们岂不是又要陷入被包围的困境?” 张献忠和罗汝才听到这话,都无奈地点了点头。 因为这种事情他们之前已经考虑过了,朝廷既然能在河南周边布置了兵力打算围住他们,那么当他们开始行动的时候,朝廷的军队肯定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到时候也会跟着他们一起移动,然后再次把他们包围起来。 真等到他们的大军长途跋涉进入山西,而朝廷大军刚好又在周围埋伏的话,那他们岂不是自投罗网? 可要是不这么干的话,那他们又能去哪里呢? 营帐之中瞬间再次沉默了起来,灯火摇曳,将几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罗汝才这会儿也不好再说些什么了,毕竟他作为一个军师已经把自己该说的都说了,接下来就看李自成怎么选择了。 倒是一旁的张献忠有些忍不住,然后看向李自成开口问道: “闯王,你到底想怎么办?不妨现在说出来我们商议一下,如今这局势紧迫,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策。” 李自成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这才说道: “如今这里没有什么外人,那么有些话本王也就不再瞒着你们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本王有两个办法,只要可以顺利实施下去,应该可以帮助我们度过这个冬天。” 两人听到这话,先是面面相觑,随后同时将目光投向了李自成。 紧接着,只听李自成缓缓说道: “第一个办法,就是罗先生刚才说的节衣缩食,不过在这个基础上稍微进行一些改动。” “那就是主要的作战人员不能减少伙食,他们必须要吃饱才能保持战斗力。” “毕竟我们接下来还可能面临各种战斗,如果作战人员吃不饱饭,那战斗力必然会大打折扣,到时候我们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了。” “至于那些没什么战斗力的农民军,每顿给他们一碗稀粥即可。” “这样既能保证他们不饿死,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粮草的压力。” 不得不说,李自成这话说得算是相当残忍了。 因为所谓的作战人员其实也就是他的老营兵,这些人包括跟随他多年,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精锐部队、也包括投降他的明朝官兵。 全部加起来大约有三万多骑兵、三万多步兵,合计六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李自成现在想的是优先保证这些人能够吃饱饭,至于其他将近五十万的农民军,给他们一碗稀粥喝,让他们能够维持住生命就可以了。 这些农民军大多都是被胁迫才加入他们的队伍,原本就缺乏战斗经验和训练,在李自成等人眼中,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而张献忠和罗汝才听到这话的时候都没有任何反对,反倒是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 很明显,他们也支持这个计划,毕竟在他们看来,这些普通的农民军只不过是他们随时都可以抛弃的“工具”罢了。 只要能保证他们和核心部队的利益,那些农民军的死活似乎并不重要。 紧接着,李自成继续说道: “至于第二个办法,那就更简单了,本王打算向朝廷投降!” 什么? 听到这话的时候,张献忠和罗汝才瞬间站了起来,满脸都是不可思议。 就连之前跪在地上的高桂滋也是猛地跳了起来。 一时间,帐内的三人都是一眼震惊的看向了李自成,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他们都没有想到李自成居然会在这个时候说出向朝廷投降的鬼话。 他们都觉得李自成这是疯了! 要知道之前李自成可是在河南杀了几千大明的宗室子弟,那些宗室子弟可都是皇亲国戚,是朝廷的脸面,李自成的行为无疑是在狠狠地打朝廷的脸。 然后他又率六十万人打潼关打了几个月,双方结下了深仇大恨。 结果现在突然说要向朝廷投降,这不是扯淡吗? 朝廷怎么可能轻易答应呢? 李自成看着眼前几人的反应,并没有感到意外,只是示意他们重新坐下,然后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 “几位不要误会,本王所说的投降并不是真的投降,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而已,顺便让朝廷给我们一些物资。“ “然后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刚好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养精蓄锐,然后想好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做。” “毕竟如今我们粮草短缺,士气低落,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迟早会被朝廷军队打败。”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喘息的机会,而投降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几人听到这话瞬间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要诈降啊! 接着仔细一想,罗汝才突然就觉得李自成这招还真的有几分道理。 要知道一直以来,朝廷对于他们这些农民军其实都是采用招抚的方式,只要他们愿意投降,朝廷就会接受,然后给他们一些物资,再给他们一些官职,让他们安定下来。 但是吧,这样做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每次他们都会再次反叛,而朝廷之后还是会愿意接受他们的投降。 而之所以会这样,并非是因为朝廷很蠢,而是因为在朝廷看来,接受他们的投降,远比派兵镇压他们要来的划算得多。 就算真的是诈降,那最起码在诈降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也会稍微安分一些,这对于朝廷而言也没有任何的坏处。 毕竟接受投降的话,只是给他们一些物资,再给几个官职就搞定了。 但要是围剿他们的话,那就要调动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大军,这其中需要的粮草和各种各样的物资都不是轻易能搞定的。 所以朝廷更倾向于用招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哪怕知道他们可能会再次反叛,朝廷还会这么干。 短暂的思考之后,罗汝才突然笑着说: “闯王真是英明,居然想到了如此妙的主意。” “既然如此,那么明日我们便向孙传庭投降,只是不知这次闯王要提出什么样的条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