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要她的儿子能够顺利继承皇位,那么这后宫之中永远都是她说了算,甚至不客气的说,有时候就连崇祯这个皇帝都得听她这个皇后的! 当然,这个时候的崇祯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他满心想的都是该怎么‘造娃’! 突然就在这时,门外的王承恩小声地禀报道: “陛下,太子爷来了,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您商议。” 嗯? 崇祯听到这话,瞬间有些无语了起来。 要知道此时虽是上午,但其实他还没有起床呢!甚至不出意外的话,他今天也没打算起床。 但朱慈烺这一来,他怕是不得不起来了。 相比于崇祯,周皇后倒是一早就梳妆打扮好了,此时听到这话,她赶忙催促道: “陛下,烺儿来找你肯定有大事,你还是赶紧起来吧。” 崇祯听到这话,这才不情不愿地在一帮宫女的服侍下穿起了衣裳。 忙活了一番之后,崇祯这才穿戴整齐,然后又简单的洗了把脸,这才来到前殿让朱慈烺进来。 而朱慈烺已经在门口等了好一会儿了。 毕竟之前他早就和崇祯和解了,所以自然也要给崇祯点面子,不能动不动就直接闯进坤宁宫。 万一到时候崇祯在和周皇后办事,结果自己又恰好看到了,这也太辣眼睛了。 毕竟怎么说这两位也是他的父母,他还是要尊重他们的隐私的。 见到崇祯之后,朱慈烺赶忙恭恭敬敬地行礼道: “儿臣见过父皇。” 周皇后因为知道父子二人有要事商议,因此只是待在后殿的寝宫内并未出现。 眼看着朱慈烺对着自己颇为恭敬的行礼,崇祯多少有些别扭。 但紧接着他还是说道: “这里又没有外人,你我父子何必这般客套,说说吧,这次又是什么事情?” 朱慈烺听到这话,也就懒得再客气了,他先是直起了身子,然后说道: “就在刚刚,儿臣刚收到了孙传庭从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只是不知道这其中的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所以请父皇先看一下吧。” 说着,朱慈烺从怀里拿出孙传庭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疏,然后递给了崇祯。 什么叫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崇祯听到这话也有些纳闷,他微微坐直了身子,伸出手将奏疏接了过来。 随后他缓缓打开奏书,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字迹。 看了一会儿,崇祯瞬间喜上眉梢,原本微微皱着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然后连叫了三声“好”字。 因为崇祯看到了罗汝才为了投降朝廷,在李自成军中引发了一场大的混乱,最终造成了十三万左右的人死伤的事情! 这对于崇祯而言,确实算是一个好消息了! 毕竟一直以来还真没有一个农民军首领真正地投降过朝廷,罗汝才应该算是第一个了,而且这次应该也不存在什么诈降了,毕竟用十三万人来诈降的话代价也太大了。 但是很快,崇祯那刚刚还洋溢着笑容的脸突然就僵住了,随后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凝重。 因为他看到孙传庭在信中说这十万伤残的百姓聚在潼关城下,哭着喊着要投降朝廷。 面对这种情况,孙传庭自然不能拒绝他们,因为要是拒绝的话,一来会违抗圣旨,二来会导致这十万人百姓全部饿死在潼关城下。 因此孙传庭下令打开城门,接纳了这十万伤残的百姓。 随后,便是孙传庭紧急筹粮的各种办法,以及请求朝廷调拨粮食。 看完这封奏疏的内容之后,崇祯久久无语。 他微微低下头,眼神有些空洞,仿佛陷入了沉思。 他虽然很高兴罗汝才会对李自成的农民军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但他也为那些百姓感到深切的同情。 毕竟说到底,这些百姓也是他的子民。 他们原本都是安分守己的农民,只是因为吃不起饭,这才被迫跟着李自成造反的。 如今他们既然投降了朝廷,那自然便又是他的子民了。 只是这粮食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要是不尽快解决的话,恐怕这些人也活不了多久了。 想到这里,崇祯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 片刻之后,崇祯脸色很难看地看向了朱慈烺,声音低沉地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