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原州四县十六镇,以前最不显眼的就是咱梧桐镇,谁能想到最后有这种造化跟福气?现在过年过节的走亲戚,只要说一句咱家住梧桐镇,到处都是羡慕咱的人。” 四方药馆过了早晨最忙的时候,稍稍清闲下来,老大夫也不跟以前那般直接进后院歇趟了,就坐在药堂里,跟临近过来串门的商贩、各掌柜闲话唠嗑。 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老大夫时而抚须畅笑,说不出的畅快开怀。 心情好了,也愿意跟大家伙多透露点内情,这也是周边商贩掌柜的越发喜欢过来串门的原因。 “那屋舍,就是安心院,是玉溪村几个孩童弄起来的,从有想法开始,到着手实施、到安心院建起,全是孩子们亲手实践、合作,不曾假手于人。弘善扬善,风气熏陶……你们且看着,咱梧桐镇啊,日后还会变得更好。” 立刻有人搭话,笑嘻嘻的,“老大夫,就知道从你这里能听到更多来。安心院背后的善人,是不是也是玉溪村的?” “除了玉溪村,咱这小地方,有多少人能往外一掏就掏出足够银子建大屋养人?金老板家小子、林家几个娃子、还有玉溪村的机灵孩童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么给办起来的。你们以后做玉溪村人的生意,也多给人点实惠,不能只嘴上夸啊。” 大伙自然点头应是。 老大夫眯眼看铺子外阳光,阳光暖人。 一方水土一方风气,以善待人,心宽福自来。 就如林家做生意卖百相草。 林家记着他曾经给过的善意,最先找上他做买卖。 那么好的百相草啊,林家与他理念相同,为惠益百姓,愿意低价卖出。 且在百相草迅速打开口碑后,即便林家有了更好的合作对象,也不曾断了与四方药馆的生意往来,更没有坐地起价。 能甘平淡的人很少,能秉持初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林家的善,终有福报。 所有愿意行善的人,亦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