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331章 因地制宜(求推荐求月票!) 逛完了特色经济小镇,旋即把众人安排在八卦厂的食堂。 那琳琅满目的美食,再一次让众人领略到了什么叫做锦鲤风格。 “这些菜全都是我们按照市场价从农户手里买来的。” “科技助农?” “没错,都是当天收,当天吃的新鲜菜!”楼小房笑着道:“这些都是有机蔬菜,最多就施了农家肥,农药施打不超过两次。” “周围的友商们也很给面子,吃的都是从农户手里收上来的食材。” 西江境内,每一个乡镇都有助农机器人和助农车的身影。 帮助几十万农户创造了几十亿元的收入。 如果你去楼家村看看,就会看到楼家村集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场景。 把好处落实到基层,其实最辛苦的是基层的干部。 一个领导笑着道:“楼总,我记得你们这个项目也是跟官方对接的,以后我们单位的蔬菜鱼肉,就由你们送。” 吃饱喝足之后,楼小房跟陈建业分工明确,一个招待这些pc大佬,一个招待正界大佬。 “楼总,你可是有名的经济学家,谁不知道你在经济方面的建树?” 这两个月,每家每户月收入集体突破了五位数。 随即,其他大佬也纷纷询问起来,楼小房无所不允,但是一些比较尴尬的话题,他也不会接。 科技助农也的确帮助了很多乡村致富。 “方案我已经给你了,树种草种我这边可以先提供给你,但是要签署合约,以后余村做起来了,我要占股1%!” 一位饶州的大佬问道。 “调出干部收集的资料。” 政界大佬关注的是楼小房会怎么说。 看了半个月的收入图,甚至还有下跌的趋势。 楼小房笑着摇摇头,“我们不管这个,全部都有当地的助农人员对接,还有当地的干部,如果您需要的话,我可以给您号码。” “是啊,楼教授,就当聊天说说呗。” 当然是投资啦! 旁边的记者感觉这一次来的太值得了。 集体致富,不比某公司的人人个体户强? “味道不错,比大棚里的蔬菜味道好多了。” 人就是这样,永远不会满足。 楼小房把手机放在桌面上,“盘古,调出当地的图片!” “可以说说是哪个村吗?” 听听,锦鲤集团都做到这种程度了还说自己什么都不是。 种田,养鸡养鸭养鱼。 南方比北方资源要丰富,所以锦鲤集团两个重大的帮扶项目都是在西北。 楼小房心累,又当老板,又当推销员,还要当经济学家,现在连主政一方的大佬都过来问自己问题了。 旋即开始佩服楼小房。 楼小房手指敲击在桌面上,看着余村的全息影像,突然笑了起来:“有了,我知道该怎么帮助余村了。” “哦?楼教授请说!”那大佬眼前一亮,楼小房做人做事滴水不漏,他说有办法,那就一定有办法。 小楼可真谦虚。 而且也是为了助农,说出去也好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