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走,再去看看炉温控制。 老张,你记录,我们调整一下回火的温度和时长梯度,再做一组对比实验。 还有,仿制苏式牙轮钻头的图纸我昨晚修改了第三版,关键部位的受力结构做了优化,加工精度必须再提一个等级。” 他没有丝毫气馁,反而被难题激发出了更强的斗志。 得益于陈朝阳整合的全省工业资源,他能够调集不同工厂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交叉实验,这种系统性的支持,是闭门造车无法想象的。 失败一个,就立刻分析原因,调整参数,再造下一个。 在这种近乎偏执的反复尝试下,钻头的平均使用寿命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与此同时,在营地另一角,被划为“化工实验区”的禁地内,周慕白带领的团队也在争分夺秒。 他们没有好高骛远地追求大型化、连续化的炼塔。 那在现阶段既不现实,也极易暴露目标。 周慕白的策略是“模块化、精细化”,设计建造数套小型、高效的间歇式炼油装置, 可以灵活调整操作参数,以适应江都原油的具体性质, 并最大限度地从每批原油中提取出有价值的组分。 “馏分切割的温度控制必须精确到正负两度。”周慕白穿着蓝色工装,指着刚刚搭建起来的简易分馏塔模型,对围拢在身边的技术员们强调, “我们的目标是:头批原油稳定产出后,第一套炼油装置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产出足够驱动两台钻机和五台抽水机的合格柴油。 同时,汽油的辛烷值提升方案和沥青的改性应用研究,也要同步启动前期工作。” 他的话语清晰冷静,条理分明,将复杂的炼化流程拆解成一个个可以并行推进、快速验证的子项目。 各种所需的化学试剂和特殊材质的管阀件,正通过陈朝阳亲自批示的工业厅特殊渠道,源源不断地秘密运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