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集思广益-《清穿之躺赢》


    第(2/3)页

    崎桓:“那师傅过来是?”

    齐瑜颇为感慨说道:“想通了一些事情,你说的对,虽然具有针对性的学院乍一听起来有些荒谬了一些,但是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为师有多少斤两自己也清楚,听你的,办个你口中的学院未尝不可。”

    崎桓没想到师父能够这么快想通,其实也不是没理由,齐瑜心里一直存有遗憾,只要没能实现,心里就一直放不下,传统意义上的学院办起来太有挑战性,用另一种方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想法也可以。

    崎桓有些兴奋:“那真是太好了,师傅有什么尽管吩咐。”

    然后师徒两人开始讨论接下来要做什么了,毕竟光有想法也不行,书院建在哪里?开设那些课程?招生对象是哪些?启动资金有多少?从哪里聘请先生……都是问题。

    崎桓这边根据自己报《京报》的经验,以及和同行交流的感悟说了一些需要开设的课程,比如教导如何撰稿?一些简单的调查取证?报纸的作用目的是什么……

    讨论完了问题又来了。

    齐瑜:“你说的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有别于传统的课程,而且报纸行业才兴起,也没有多少有丰富经验的人,谁来做教书先生呢?”

    这确实是个问题,崎桓也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他们如今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靠着天赋琢磨。

    齐瑜看徒弟在认真思考,觉得这事还真是急不得。

    齐瑜叹了口气道:“这事不着急,回头为师再去拜访几位宣传部的官员,想来报社的问题不止《京报》有,其实报社也会缺乏人才,到时候咱们集思广益,想来能找到解决办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