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小失误-《三国之竖子》


    第(1/3)页

    不管乐进的脸色有多么难看,最终他还是带着十来个脸色跟他一样难看的壮汉离开了韩言的身边,奔赴向邺城而去了。

    看着乐进远去的背影,韩言已经不再多想了。不管这个乐进是不是韩言脑海之中所想的那个‘乐进’,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

    只要乐进能够将这件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回来,那么他便是那个乐进!

    哪怕他不是,那他也是!同样的,如果这件事情办得不怎么样,那么即使这个乐进是那个‘乐进’,一时半会的韩言也不会对他予以重用了。

    这不是韩言对乐进有什么偏见,只不过是一种做事的原则罢了。对于前世的记忆,韩言回想起来的东西不是很多,而且很多东西都是比较散乱的。

    就比如这东汉末年的一些知识,韩言上辈子知道的都不是很多,更多的都是从一些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之中听来或者看来的,现在用来谋生?

    这不是开玩笑嘛!韩言确信,就算是后世那些专家学者来到了这个年代,哪怕他们投胎到了什么‘四世三公之家’,他们也未必能比现在的自己过得好更好。

    毕竟东汉三国这段时间的历史记载根本就不够详细,完全不能使一个后世的人来到这里就能呼风唤雨。

    就比如,历史书上对袁隗的记载能有多少?虽然韩言直到在离开洛阳之前对于洛阳的政局影响不算大,但是通过亲身参与却也知道了更多的事情。

    就韩言经历的这些事情来看,袁绍的叔父袁隗在洛阳之中搞的事情可不在少数,至少十常侍与大将军之间的争斗就有他的身影在里面,只不过史书里面不写,这个年代的人又不会写自传,因此没什么人知道罢了。

    更不要说,韩言本身的另一层‘身份’还是袁隗发现的,只不过因为一些韩言不知道的原因最后袁隗没有成功,反而还把自己给弄得重病不起。

    如果袁隗现在还活着的话,韩言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去找自己那位远在冀州的‘族兄’,而不会掺和进讨伐董卓的事情里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