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正负-《永历四年》


    第(2/3)页

    相对而言,南塘、神塘、近卫三营大败汉军八旗,损失到不甚大,只有骑兵需要重新补充而已,战马方面陈文倒是缴获了不少,但是训练骑兵却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否则很难肩负起沉重的作战任务。

    至于如拦截清军归师顺势收复严州府的浦江营,衢州守城兼追杀福建清军的义乌、丽水二营的损失更是少之又少,只要补全有限的缺额即可。

    然而,即便如此,兵员的损失已然不至少超过两千的战兵需要补充,而这还没有去计算金华、衢州以及兰溪县城和安华镇棱堡所损失的兵员。

    这还只是步兵,浙江内河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半数的水营军官和水手阵亡,船只更是几乎全无,就算是能通过缴获钱塘水师的那些受损舰船来补充,但是想要和清军在钱塘江上争雄的话,怎么也得一两年以后了,毕竟满清除了钱塘水师以外,还有台州水师、舟山水师,甚至还可以从江南抽调水师南下,而浙江明军的底子实在太薄。

    军官方面,战兵营主要来自于东阳营,一个局总伤重不治,一个哨长当场战死。另外,兰溪守军的那个守备战死,浙江内河水师的副将钱斌战死,就连安华镇棱堡的守将游击将军于世忠也病故了。

    兰溪守将据说是战死在了城头,浙江内河水师副将钱斌据俘虏所言死得很是壮烈,而安华镇棱堡的游击将军于世忠则比较悲哀,至少在这个武将死前回光返照时所说的那句“未能马革裹尸,此生之大憾也”直到一个月后的今天陈文都无法忘怀。

    马革裹尸是一个武人的最好归宿,哪怕是儿孙环绕老死床榻对于中国古代的武人们而言也远不如在一场大战中殉国,这是长久以来流传下来的一种精神,促使着那些有心为国效力、为民福祉而战斗的武人们奋勇前进,不畏生死。

    于世忠死了,被他所视之为此生大憾般的病死,可陈文却知道,这个武将原本是可以不死的,但是为了确保空虚的安华镇棱堡不为清军所趁,堡垒之中的部下不至于在清军的攻势中身死,他在病中依然不忘职责,坚持巡视,最终加重了病情。这并没有马革裹尸般的轰轰烈烈,但是在沉默中尽忠职守的归于尘土,却并非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这些将士们的牺牲换来了这场震惊天下的大捷,清军的损失他已经从各种渠道中知道了一些,而带来的连锁反应亦是不东南四省那些小规模的抗清运动死灰复燃,松江的钱应魁更是专门派人来表示愿为浙江明军前驱。

    只不过,此时此刻的陈文却暂时还不能做出太多,至少今年上半年的攻势算是告一段落了。

    兵员损失需要补充、张自盛的军队需要改编、新的占领区需要消化、军中功赏需要发放、抚恤也不能有丝毫的错谬,这些无不需要时间。再加上酷热的夏日以及仓储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后者,极大的制约着浙江明军的动员能力。

    仓储的问题主要在三点,首先是粮草,而后是火药,最后则是银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