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阴影-《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2/3)页
Vine没滤镜,Ins有滤镜,并且是直接沿用了它图片滤镜的成熟技术,上线了13款滤镜。
Vine是6秒一次性拍摄,Ins支持3-15秒的分段拍摄和剪辑,还具备防抖技术。
两款产品有着极其明显的区别。
在产品竞争没有分出高低之前,今年负责最新热点内容建设的吕海颖旗帜鲜明的支持Ins,因为它推出的各种功能更有利于用户内容的创造。
一个内容平台,如果能持续性的吸引用户进行创作,那才有希望成为活水。
从这个角度来看,Vine所谓的极简主义并不利于内容平台的长期建设。
吕海颖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都说了出来,最后摇头道:“Vine就只能原始拍摄,用户要自己搞环境光线、场景设计之类的东西,除了一开始的尝鲜,真想拍出来不错的效果还是需要学习的。”
“如果不学习,拍出来的东西没有正向反馈,后面拍摄频率可能很难保持。”
“要我说,Ins对内容创作门槛的降低还不够,它那个滤镜是固定的,只能拍摄之前选择,拍完之后就没法编辑了,我觉得应该一降到底,最好是搞出能够一键成型的模版。”
“之前微信搞推广不就是在注册流程上一键简化了吗?短视频也应该这么搞。”
吕海颖提到的是从PC到移动软件的注册流程,前者要搞各种密保问题之类的东西,后者只要输入手机号再填验证码就行。
俞兴瞧着意犹未尽的吕海颖,叹道:“要不说,刘邦打天下就只需要一个沛县的人才呢。”
“哈哈,师兄,这是夸我呢?你打天下只要咱们一个学校里面的人才就行,是吧。”吕海颖笑道。
“Ins也就刚推出短视频,嗯,小颖,你这个观察和思考……确实有道理。”俞兴认真的说道,“微视有企鹅,秒拍有微博,Vine有推特,Ins有脸书,大家的流量都不低,如果咱们也做这个项目,流量是重要,但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这最高的序列还是明确内容平台的定位。”
不是不要流量,而是在拥有一定流量的情况下如何打造内容平台。
吕海颖点了点头,问了句:“师兄,那我们做这一块吗?”
俞兴这次给了一个相对的准信:“先把微视搅合搅合,这个不用急,内容、流量、算法,都再磨一磨。”
吕海颖露出一丝笑容,觉得一旦出现新岗位,自己在这个备选里应该还是挺靠前的。
碳硅数据公司内部对于可能存在的新项目都比较注意,毕竟,现在不同于刚开始的时候,Wifi万能钥匙和最新热点都有不菲的流量。
……
企鹅的微视悄然对新功能做了一批用户的灰度测试。
俞兴这个用户也在其中。
这是邢宏宇亲自把俞总安排进去的。
他本想第一时间通知俞总,又觉得不太好,对方毕竟不真是自己隔壁的同事,所以便忍了又忍想让俞总自己发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