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街头叫卖引围观-《这个相公不老实》
第(2/3)页
苏砚白一笑:“在下并非说波斯香料不好,只是水土不服。”他转向贵妇人,“西域玫瑰性热,中原女子用了容易上火,不如咱们江南的茉莉、杏花,更合肤质。”
此话暗合中医理论,贵妇人纷纷点头。胡商一时语塞,陈立远只得挥手让小厮收摊,临走前狠狠瞪了苏砚白一眼。
“大家莫要被搅了兴致,”苏砚白拍手示意,“今日凡买胭脂者,可参与‘花神占卜’——”他指向摊位角落的竹筒,“抽中对应花神签,可享半价再赠香囊。”
贵妇人顿时来了兴致,排着队抽签。李晚晴悄悄拉苏砚白衣角:“哪来的花神签?”
“昨夜现编的,”苏砚白低声笑,“每支签都夸人,比如‘梅花神签:夫人冰雪聪明,必得贵人相助’。”他前世见过景区的吉祥签,深知人性,爱听好话,“做生意嘛,三分靠货,七分靠哄。”
李晚晴望着他狡黠的眼神,忽然想起成婚初时,他总在赌坊输钱后哄她开心,那时只觉得油嘴滑舌,如今却发现,他的“哄”里藏着对人心的洞察。
未时三刻,十二款限定胭脂售罄,连书签都被抢光。苏砚白数着银钱,发现今日盈利比往日多了三成——限定款、故事营销、互动游戏,现代商业三板斧在古代果然好使。
“相公,”李晚晴递来凉茶,指尖沾着淡淡的胭脂香,“明日要不要试试别的花样?比如……让顾客自己选花香调胭脂?”
苏砚白眼睛一亮:“私人定制!晚晴你真聪明,这叫‘体验式消费’。”他握住她的手,掌心的薄茧蹭过她的指尖,“明日咱们支个调香台,让贵妇们看着自己的胭脂是如何从花瓣变成膏体的。”
李晚晴脸红着抽回手,却忍不住微笑——自从苏砚白变了性子,她每日都有新发现:他会在账本上画收支图表,会用算盘打小数点,甚至能说些连账房先生都听不懂的“利润”“成本”。
夕阳西下时,两人收拾摊位,木架上只剩空荡荡的瓷罐。街角忽然跑过个小丫鬟,气喘吁吁地递上张红帖:“我家夫人说,晚香阁的胭脂甚好,明日请苏姑爷和夫人去府上调香。”
苏砚白展开红帖,看见落款是“江州通判夫人”,心中暗喜——这是继太守夫人后,第二个权贵客户。他转头对李晚晴道:“看来咱们的‘街头叫卖’,要变成‘上门定制’了。”
李晚晴望着红帖上的烫金字,忽然想起母亲的香方谱首页,曾写着“香道虽微,可通贵人”。那时她不懂,如今看着苏砚白将母亲的遗愿一点点变成现实,忽然觉得,那些被李家视为“贱业”的经商路,竟也能走出一片繁花似锦。
回到李府,月洞门前的石灯笼刚点亮,便见大姐夫赵文启的随从匆匆赶来:“苏姑爷,祠堂失火了!”
苏砚白心中一紧,拉着李晚晴就跑。祠堂外挤满了族人,浓烟从窗棂冒出,族长大怒:“必定是有人私藏火种!”
他忽然看见苏砚白,眼神一凛:“你今日在摊位上用泥炉调香,是不是忘了灭炭?”
李晚晴正要分辩,苏砚白忽然盯着地上的水迹,皱眉道:“祠堂前的水缸是空的,救火的水从何而来?”他蹲下身,指尖捻起半片烧焦的纸——那是账本的残页,却不是晚香阁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