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科普地理-《锦衣卿相》


    第(3/3)页

    看来亲近科学,远离迷信,任重道远。

    “什么暖湿气候,干冷气流?”他问。

    “我也想知道,还请师妹答疑解惑。”恰逢韩韫玉自门口而进。

    苏希锦弯了弯眼睛,拂袍席地而坐,大有长谈阔论的架势。

    “所谓干冷和暖湿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气流是指流动的空气,比如冬日里开窗,有风吹在脸上,会觉得冷。这种就是最常见的小型气流。当干冷气流遇到暖湿气候,就会在高空形成……而后就会下雨。”

    她绘声绘色解释,也不指望两人能听懂多少。

    “下官解释这么多,只想说明一个道理,世间万物皆有来源,不要轻易迷信。随便发生点什么,就求神拜佛,只会迷失自己,对改变现状全无作用。”

    韩韫玉笑容清浅,“受教了。”

    六皇子却歪头反问,“你说是的就是的,拿什么证明?”

    “我……”苏希锦语塞,扯了扯头发,别说还真让她想着了。

    “云层没法给你演示,但下雨可以。”

    她让人取了锅和锅盖,将锅中水烧沸,就见空中热气腾腾。

    “然后呢?”六皇子抬起下巴问。

    然后?将冰镇过的锅盖放于水蒸气之上,不一会儿锅盖上面就结了一层水珠。

    苏希锦挑眉,“把锅盖当作干冷气流,水汽当作暖气流,这不就下雨了吗?”

    小孩儿张大嘴巴,惊讶之余,总觉得哪里不对。

    苏希锦让人收了实验器材,语重心长与六皇子讲诉起迷信的坏处。从秦皇汉武,到辽国先帝,褒贬不一。

    韩韫玉笑坐在旁边,让人备了案椅整理书卷。

    就听她道,“然我们也不能太死板,迷信虽不可行,然可以利用迷信达到自己的目的。”

    历代皇帝登基,或打击政敌,哪个没弄出点天文现象?

    六皇子恍然大悟,只觉受益匪浅。

    自己什么都明白,但别人却奉若神明,真有种看傻子的感觉。

    “大人,方才百姓送了几只蛙来,夫人不知怎么弄,让您看看。”

    花狸提着几只活蹦乱跳的东西过来。

    苏希锦没有看,问她,“给钱了吗?”

    “他不肯要,奴婢仍追出去给了。”

    “做得好,”她说,“以后百姓的任何东西,都不要收了。”

    “那这蛙……”

    这可是岭南特色,酒楼里的美味。

    “你们吃吗?”苏希锦问。

    六皇子退后一步,避如瘟疫,猛然摇头。

    “送去醉春风交给玉华公子,”韩韫玉神色不变,“另外将蒋二爷送来的几名女子也交给他,他该知道如何处理。”

    苏希锦挑眉,明明就一句话的事,何必在她面前说。她又不是善妒之人。

    到了晚饭时间,苏希锦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花狸说忆尘失踪了。

    问过守门的人才知,下午时分忆尘就独自出府,因苏大人交代过,没人跟着。

    苏希锦了然,抬头问韩韫玉,“韩大哥不借机处罚潘大人,就是将他与乌衣教分开吗?”

    既然蒋二爷与潘大人没有关系,那么乌衣教自然也与潘大人没关系。

    苏希锦处置乌衣教,潘大人要避嫌,则无权过问。

    难怪她捣毁乌丝带贩卖窝点如此容易。

    这人走一步,想十步,实在是妙。

    “不止于此,也防止他狗急跳墙,”韩韫玉轻点手指,“若他听话,这里还让他呆些日子。若他执意插手,就先将他调离。”

    至于是调离还是全灭,就看冷玉华那边探查到的消息。

    苏希锦深感佩服,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釜底抽薪的手段。

    “还有一事,”她想起重要之事,“水利之事陛下是什么意思?这么几天,也没听你说。”

    “自古兴休水利均乃国之大事,劳民伤财。古来因兴修水利之事国破人亡之例,数不胜数。”他温声安慰,“朝廷阻力极大,陛下一时不能答应。”

    苏希锦自然明白,“只东江水患七年一次,每年水汛花在里头的钱也不少。经年累月加起来,恐早已超过兴修水利之钱。”

    “那也不能,”韩韫玉摇头无奈,“朝廷一时拿不出来。”

    如此,这件事便耽搁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