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章节彩蛋:关于黎支队的第一次-《无人区日落》


    第(2/3)页

    他这口气明明就是在说:你走。让我自生自灭。

    冷清的卫生站,安静的走廊。

    窗外的树影透过玻璃窗映进走廊,在大理石地砖上投下了摇晃的光影。

    余霆抬头看了看还剩一半的点滴瓶,点滴的流速不知什么时候被开到了最大。耳旁黎纵的呼吸声越渐均匀,似乎进入了安稳的浅眠。

    他真的太累了,病痛和焦虑,以及长时间的不眠不休足以将他击垮,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硬撑着跑到这么远的山区的。

    余霆生怕惊醒了疲惫不堪的人,视线轻柔地落到他病色苍白的面颊上。

    阳光的分子在他浓翘的睫毛上跳跃,黎纵身上有种如同大海般宽厚辽阔的气息,余霆不自觉地移不开眼。

    他这才发现,黎纵的手虽指节分明,却谈不上漂亮,曾经泥泞的伤口早已被新生的皮肤掩埋,但刻痕好像怎么也去不掉,指节上布满了很多陈旧的、隐隐可见的伤痕。

    黎纵的手脱力地垂在大腿上,臂弯处的衬衣泛着褶皱,露出了手臂内侧那条足足五寸长的旧疤。

    那是黎纵无数生死狙击时刻中轻描淡写的一笔,比起那些洞穿肉体的刀枪,感染发炎痛入骨髓的伤口,这道疤根本不算什么,黎纵也从未向谁提起。

    但余霆却知道这疤痕的由来。

    那是一把管制型jtr490瑞士军刀,刀刃篆刻着所罗门的图腾。

    五年前的g318高速旁的芦苇荡里,余霆挥刀亲手给他划上去的。

    【章节彩蛋:关于黎支队奇妙的第一次】

    五年前——

    綝州市警方接到京三省禁毒局的通知,一批藏毒的地毯要通过水路登陆綝州,这是一批从新越跨境过来的四号海洛因,经手人是新越特大的贩毒集团“鹰箭”,毒品被藏在空心塑料线管里编织成毛毯,接头地点在綝州和建康交界处。

    禁毒局是收到了安插在鹰箭内部卧底的情报,綝州市警方严防布控,蹲守两市交汇流域整整二十二个小时,最终在银川码头沿岸与毒贩发生激烈枪战,沿途道路及高速全面封锁。

    漆黑的夜空晃动着纵横交错的光束,直升机开着探照灯在航拍地面,螺旋桨劈开了夜,飓风拍打湖面,河水冲开波浪,沿岸的树林在螺旋桨卷起的气流下如浪奔涌。

    数十架直升机在夜空中打圈盘旋,绞车手放下钢缆,特警携带警犬从天而降,远方的枪响扔在继续,声声刺破夜色。

    杨维平被掩护着从波涛汹涌的草丛后冲出来,镜片已经裂成了几片,身上的防弹衣还染着零星的血渍和尚未褪去的硝烟味。

    他推开端着枪跑来行动队员,攥着无线电通讯器大吼:“黎纵你给我回来!不许追!!听到没有!!”

    无论他如何震怒,如何呼叫,对面始终一片电子噪音。

    “报告长官!”隔岸边脚步声由远及近。

    杨维平赶忙冲上前:“追上黎纵了吗?”

    队员摇头,一指河对岸密林深处:“黎组长追着毒贩往那片山头去了,我在山脚下里捡到了他的通讯器。”

    杨维平看着还亮着红灯的通讯器,心一寸寸往下沉。

    黎纵先前为了掩护他,几乎已经射空了枪膛所有的子弹,现在连通讯器也掉了,在这种情况下追击毒贩无异于一脚踏上黄泉路。

    “汪——”

    警犬啸天的声音从河岸下传来,随即传来人声:“又发现一袋货!”

    杨维平赶紧赶到河边,分散四处地特警迅速往一处集中。

    在从新越跨境过来的“水手一号”上,警方共击毙16人,活捉3人,缴货羊毛地毯6456床,其中掺着鹰箭牌海洛因共220kg,负责驾驶船只的船长趁乱脱逃。

    船长是本次接头的重点人物,负责与内地买家接头,在最后关头,水手一号的船员集体掩护他遁逃,黎纵硬是单枪匹马追了他两个山头,近十公里山地,中途黎纵还扔掉了自己身上的通讯器。

    因为浑身绕着电线他无法穿过山上的荆棘丛。

    皓月当空,将夜色变作深蓝,如同一双无形的大手从黑暗中伸来,将一切可摧毁的东西推向深渊。

    黎纵追到山脚,眼前是陡峭的山体,视线所及之处全是不超过一人高的灌木,正随风缓慢而规律地摆动着。

    这样的地形地貌绝不适合藏身,但也绝对不适合逃跑,人奔跑在灌木林中,移动的目标格外扎眼,矮小的灌木不规则地摆动,准确暴露了目标位置。

    夜色下空气分子在眼前跳动,将整个山体打上了模模糊糊的马赛克,管锥的背影就在视线的尽头,刻在热血青年骨子里的狩猎天性驱使着黎纵奋不顾身地追击着。

    这样的距离,黎纵完全可以将百米外的人一枪爆头,但他的狙击枪已经扔给了战友,手枪也已经没有子弹了。

    为了尽快追上目标,黎纵果断卸下身上全部的装备,包括厚重的防弹衣。

    灌木与灌木间的枝丫交纵,轻易根本爬不上去的,但二人的体能都十分惊人,一路追着越过了两片山头,黎纵就像一个狩猎者,终于在横穿了g318国道之后扎进了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芦苇锋利,切割着皮肤。

    脚下潮湿而松软,积水没过脚背,湿透的鞋底开始打滑,为了站稳每一步,耗费的体力是山路的两倍,终于管锥在一个踉跄之后被飞扑上来的黎纵压摁倒在地。

    黎纵本想抓活口,可管锥拼死抵抗,一把匕首三次险些锁了黎纵的喉咙。

    黎纵只能就地取材,用一根木桩将管锥的脑袋砸得血肉模糊。
    第(2/3)页